KAGUYA II
EAN 6974240810085
DRIVER 1DD+4BA+2BC+2EST 6-way crossover system
SENSITIVITY 110dB ±1dB SPL/mW
IMPENDENCE 13Ω
FR RANGE 20Hz-40kHz
FR QA/QC ±0.5dB
THD ≤1%
DENOISE 26dB
PLUG TYPE 4.4mm
INTERFACE 2pin(0.78mm)
CABLE OCC silver plating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精簡版
KAGUYA2
「重構聲音秩序,定義聆聽極限」
作為SeeAudio品牌歷史上最早推出的經典型號之一,KAGUYA系列歷經長久積澱後,全新一代KAGUYA2迎來徹底革新。以最新的旗艦MOBIUS分頻調音框架為基礎,輔以骨傳導單元,全新架構賦予KAGUYA2前所未有的聲音表現力。
◾ 六分頻架構|多單元協同系統
KAGUYA2採用1動圈、2骨傳導、4動鐵與2靜電單元,
通過六分頻架構精准分工,確保頻段控制一致性與系統整體性。
- 動圈×1:提供下潛、空氣感與空間氛圍基礎
- 低頻動鐵×1:輪廓清晰,節奏感緊致
- 中頻動鐵×1:還原人聲與器樂質感
- 高頻動鐵×2:聚焦細節,定位清晰
- 靜電單元×2:延展極高頻,提升通透感
- 骨傳導×2:增強密度與空間觸覺,打破頭部陰影效應
◾ 聲學協作|工程與聽感的雙重挑戰
六分頻架構對結構精度、單元整合、相位控制提出更高要求:
- 分頻自然銜接,無段落感
- 相位精度一致,時域穩定
- 單元音色一致性,維持整體聽感
- 小腔體內導音系統協調,抑制共振串音
◾ 精密結構|每一顆單元都在有序工作
- 五路導音系統 → 控制時間軸同步
- 三重衰減通道 → 避免頻段疊加
- 聲學吸收模組 → 清除干擾駐波
- 多級濾波設計 → 實現頻率融合與音色統一
每一顆單元,都在協同運作中參與系統的聲音建構。
◾ 骨傳導突破|空間觸覺的實體化表達
不同于傳統單元,骨傳導通過結構震動直接作用於聽覺神經:
- 無需方向定位,即可實現聲場擴散
- 增強聲音“實體感”,讓音樂具備觸覺
◾ 精准調音|平衡中的力量
KAGUYA2的目標從不止於“好聽”,
而在於全頻段的平衡控制與細節協同。
所有聲音要素,在結構中被嚴格歸位元,進而達成一致表達。
◾ 工藝體現|結構與聽感的統一
KAGUYA2延續輝夜系列精緻的製作工藝,整體腔體更加精巧。
每一道工序均經過嚴格把控,確保佩戴舒適度與聲音表現的一致性。
◾ KAGUYA2|當結構即是聲音
參數不是設計的目的,聲音才是。
KAGUYA2以6分頻9單元,建立起聲音控制的結構模型,
將複雜性收束為可控系統,並以此定義聆聽邊界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詳細版
## KAGUYA2 耳機產品文案
**「重構聲音秩序,定義聆聽極限」**
作為SeeAudio品牌歷史上最早推出的經典型號之一,KAGUYA系列歷經長久積澱後,全新一代KAGUYA2迎來徹底革新。以旗艦MOBIUS分頻調音框架為基礎,輔以骨傳導單元,全新架構賦予KAGUYA2前所未有的聲音表現力。
### 六分頻架構 · 多單元協同系統
KAGUYA2搭載1動圈、2骨傳導、4動鐵與2靜電單元,通過六路分頻精准實現單元協同。架構的複雜,不為參數堆疊,而是為了讓每一個頻段都在系統中精確歸位元,
實現全頻段聲音表現的高度一致性與完整性。
- **動圈單元×1**
提供扎實的低頻基礎與寬廣的下盤氛圍。
- **低頻動鐵單元×1**
塑造緊致、明確的低頻輪廓,確保清晰度與彈性。
- **中頻動鐵單元×1**
還原豐富且細膩的人聲與器樂細節。
- **高頻動鐵單元×2**
明晰的細節表現,精准的聲像定位。
- **靜電單元×2**
呈現極佳的高頻延伸與純淨空間感。
- **骨傳導單元×2**
增強聲音實體感、空間擴散感,消除傳統耳機“頭部陰影效應”,帶來獨特的立體聽覺體驗。
### 六分頻 · 極致挑戰與優勢
多單元、多分頻架構絕非簡單堆疊,而是一種複雜的聲音工程挑戰。單元之間頻段銜接、相位一致性、音色整合與結構容納等都需要極高的精度和嚴謹度。KAGUYA2以技術實力成功攻克這些難題,實現了聲音表現的極致整合。
- **分頻銜接自然性**:多類型單元平滑銜接,無割裂與斷層感。
- **相位一致性**:精密控制聲音路徑與時間差,確保聽感的連續自然。
- **單元音色整合**:多種單元的音色協調統一,呈現完整的聲音整體。
- **結構容納與聲學控制**:小巧腔體內精密佈局,避免共振、串音與洩漏,確保純淨聲音表現。
### 精密聲學結構 · 聲音掌控之道
KAGUYA2的複雜架構由精密聲學設計實現精准掌控。
- 五個獨立導音系統控制聲音傳輸路徑,實現頻段時間軸精確對齊。
- 三個主動衰減通道精細管理交叉頻點,避免能量疊加。
- 內部聲學吸收結構消除駐波、耦合干擾,確保聲音純淨自然。
- 多層濾波結構實現頻段平滑整合,聲音整體協調統一。
每顆單元不是簡單獨立發聲,而是在明確的聲學權力結構中互相協作,構建立體、真實、連貫的整體聲音表現。
### 骨傳導單元 · 空間感的突破
骨傳導單元不同于傳統的空氣傳導單元,透過腔體直接將聲音振動傳遞至神經,不受外耳道路徑限制,實現聲音“內部呈現”與立體擴散感。
- 無方向性擴散,創造真實的聲場立體感。
- 增強聽覺的實體感與空間維度。
### 聲音表達 · 精准與平衡
KAGUYA2的設計哲學在於精准控制聲音的每個細節,追求頻段間的高度平衡與精確表達。複雜的多單元、多分頻結構致力於呈現豐富細節與出色的空間表現力,讓每個頻段都能以最佳狀態協同呈現。
### 極致工藝 · 精准實現
KAGUYA2延續輝夜系列精緻的製作工藝,整體腔體更加精巧。每一道工序均經過嚴格把控,確保佩戴舒適度與聲音表現的一致性。
複雜的架構與精准的聲音控制,讓KAGUYA2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旗艦產品,代表了SeeAudio對於聲音控制與呈現的嚴謹追求。
### KAGUYA2 · 多單元架構的理性實踐
多單元耳機不應局限於參數堆疊,而是音訊解決方案的體現。KAGUYA2以6分頻9單元系統,定義了多單元協作的極限,將複雜性徹底掌控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亂七八糟
**「月夜華宴,聲色入夢」**
作為SeeAudio品牌歷史上最悠久的型號之一,KAGUYA系列誕生之初,便以奢華的配置與聲音品味贏得了眾多擁躉。然而,我們始終在探索,如何以更合適的方式讓KAGUYA煥然新生。歷經反復推敲與實踐,全新KAGUYA2終於誕生,以旗艦MOBIUS的分頻和調音框架為基礎,並加入骨傳導單元,實現KAGUYA系列的全面革新。
### 旗艦之心,煥新出發
KAGUYA2脫胎換骨,採用奢華的六分頻五導管架構,搭載1動圈、2骨傳導、4動鐵與2靜電,4種類型的單元,將超超旗艦技術下放並重新融合,賦予這款經典型號嶄新的生命力。全新的聲音架構不僅提升了聲音的層次感和空間表現,更引入骨傳導單元,為你帶來前所未有的聆聽觸感。
### 全新聲音架構
- ** 動圈單元x1 **:
深潛下潛的低頻,寬廣而扎實,賦予音樂綿密的氛圍與韻律。
- ** 低頻動鐵單元x1 **:
為低頻塑造更清晰緊致的輪廓,令聲音富有彈性和質感。
- ** 中頻動鐵單元x1 **:
精細描繪人聲與器樂細節,情感細膩而豐盈。
- ** 高頻動鐵單元x2 **:
清脆明晰的細節與精准的定位,增添了聲音的臨場感和鮮活度。
- ** 靜電單元x2 **:
延展高頻的空間與空氣感,泛音表現如輕紗般純淨透明。
- ** 骨傳導單元x2 **:
增強聲音的觸感與密度,以及聲場的擴散感,帶來實體化的聲音體驗,令人沉浸其中。
非耳道傳播 → 非方向性感知
- 骨傳導並不是通過空氣振動傳進鼓膜,而是通過顱骨或軟組織將震動傳給聽覺神經
- 這種路徑是「不經過外耳道」的 → 所以不受“頭部陰影效應”影響
- 結果是:聽者在感知骨傳導聲音時,會覺得聲音更**“居中”、“環繞”甚至“內部出現”**
聲音沒有“方向性擴散”,但有“體積感擴散”
### 不妥協的匠心追求
在設計KAGUYA2時,我們始終堅守著匠人精神,不曾輕易妥協。每一處細節都經過反復推敲,從單元搭配到導音管佈局,從聲音的調校到腔體的舒適度,我們不願捨棄任何一方。這種堅持,讓KAGUYA2不僅聲音細膩、精緻,更兼顧了長時間佩戴的舒適體驗。
### 極致工藝,典雅精緻
seeaudio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,一貫乾淨俐落的高水準銜接也在不斷的進化。。及時在如此多單元類型和分頻的情況下,依然精細、縝密、乾脆、準確.
🎯 如此多分頻,最大難點是什麼?
✅ 1. 分頻銜接自然性
- 最大難題!
- 每個單元負責一段頻率,但人耳感知的是連續音,
如果銜接不當 → 聽起來就會“斷層”、“割裂”
- 特別是動圈→動鐵、動鐵→靜電、骨傳導插入這幾段,物理結構&聲速/相位都不同,極難對齊
✅ 2. 各單元相位一致性
- 多個驅動單元間聲音傳播路徑不同,可能出現微妙的“時間差”
- 如果沒有做好相位補償,就會出現“抵消”“重疊”“毛刺”等問題
- 表現為:某些頻段“像被掐掉”、聲音“飄忽”、聽久疲勞
✅ 3. 單元音色整合
- 每種單元(動圈/動鐵/靜電/骨傳導)音色本身不同
- 如何讓它們「聽起來像是一個整體發出來的聲音」而不是拼接感,這是聲音設計功力的體現
✅ 4. 結構容納與聲學控制
- 八單元+六分頻要放進一個“小腔體”,必須:
- 精密佈局
- 聲音通道控制(導音管長短/直徑/阻尼/濾波)
- 避免腔體共振、串音、洩露
多分頻做好的好處是什麼?
音質 各頻段由最適合的單元負責,頻響更廣、細節更豐富、失真更低
聽感 可實現「高頻通透、中頻厚實、低頻有力」的三頻均衡
空間感 靜電+骨傳導等高端單元加持,空間感、空氣感更立體、更真實
場景適應 能精准應對不同音樂類型,ACG、人聲、BGM、編制類皆有匹配優勢
多分頻做不好會怎樣?
❌ 頻段割裂 聽起來不連貫,人聲像懸浮、不自然
❌ 相位衝突 某些頻率被抵消,聲音空、浮、毛躁
❌ 音色拼貼 每個單元聽起來都像“獨立發聲”,缺乏整體感
❌ 聲音疲勞 高頻硬、中頻壓、低頻轟 → 長時間聽會耳朵累
❌ 結構干擾 單元太多空間太擠,導音管亂、共振嚴重、聲音紊亂
❌ 成本高卻不出效果 調不出預期聽感,反而“技術越多、聲音越差”
“六分頻是藝術,更是功夫。”
分頻越多,潛力越大、挑戰越難。
做得好,是天籟;做不好,是災難。
《六分頻架構 · 多單元協同系統》
在KAGUYA 2中,SeeAudio構建了一個由八顆驅動單元組成的協同系統。
包含:1動圈 + 4動鐵 + 2靜電 + 1骨傳導,通過六路分頻精密調配各頻段聲能。
我們不為堆疊單元,而為音訊結構重建。
結構核心:
六路分頻 ≠ 六段聲音堆疊
它是六段頻段在時間軸、相位軸、聲壓軸上的統一協作
為此,我們設計了:
- 獨立導音系統 ×5,導管長度差異控制時間對齊
- 主動衰減通道 ×3,避免交叉頻點增益疊加
- 內部聲學吸收結構,抵消駐波與單元耦合干擾
- 多層濾波組合,確保音色整合而非並置
目標結果:
- 頻段清晰,但無段落感
- 細節豐富,但不過度密集
- 結構複雜,但輸出自然、連貫、可聽
不是為“炫技”,是為了將音樂的構成還原為物理過程本身。
本質哲學:
多單元耳機,不應是一種風格,而應是一種解決方案。
KAGUYA 2以此結構,為不同類型的聲音素材提供足夠的表達能力,而不設預設傾向。
《聲學權力結構 · 六分頻的真正意義》
KAGUYA 2 並不只是搭載了六路分頻。
它重新定義了——什麼是多單元協作的極限。
八單元聯動不是拼圖,而是編排
1動圈,4動鐵,2靜電,1骨傳導。
每一顆單元都以最小容差精度嵌入,
它們不獨立發聲,而是互為前提,互為邊界,互為襯托。
骨傳導:聲音的物理邊界消失
KAGUYA 2 的骨傳導單元,不負責方向——
它負責把聲音從外部“變成存在於你身體裡的感知”。
從20Hz開始上升,在2500Hz抵達能量峰值,然後緩慢沉入感知背景。
它不是你聽到的聲音,
它是你無法忽略的共鳴。
空間感,從未如此具象。
所有頻段,不為表達,而為掌控
動圈構建深度,動鐵勾勒細節,靜電撕開頂部空氣。
骨傳導鎖住下盤密度,讓聲音的實體感,不再依賴揚聲器和耳廓。
所有頻段共同構建一個立體的“聲場容器”,而不是音訊線段。
在KAGUYA 2上,每一個分頻點的設計,
都不是為了滿足“聽起來”,而是為了控制一切聲音行為的邏輯邊界。